保密了30年的白鱀豚影像,在纪录片《江豚归来》中首次披露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号】:
从对“江豚正在归来”的生动记录到对“江豚何以归来”的时代作答,纪录片《江豚归来》以观照时代的全景视角、珍贵丰富的影像记录、多元动人的纪实叙事,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过程中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力量。该片首次披露了30年前白鱀豚的珍贵影像资料,首次揭秘野生长江江豚妊娠及分娩全过程,以及幼崽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并首次呈现我国最大规模长江江豚迁移的全过程。
28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机关服务局、江西省广播电视局共同主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机关服务局新视点中心、中国纪录片网、南昌广播电视台承办的纪录片《江豚归来》研讨会在京举行。
《江豚归来》是国家广电总局“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规划项目,由江西省广播电视局和南昌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于2022年12月25日在南昌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2023年3月26日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该片以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全面实施为背景,以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长江江豚再次回归大众视野为主线,反映了长江“十年禁渔”阶段性成效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大成果。
江西省广播电视局一级巡视员白文松透露,本片的幕后创作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0岁左右,团队在一年时间里走访了长江5省8市,拍摄素材超4000G。《江豚归来》已于去年12月在美国天下卫视等海外平台播出,向世界讲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故事,展现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南昌广播电视台党组书记、台长、南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良生讲述了《江豚归来》的拍摄初心,2021年7月,赣江南昌段扬子洲水域观测到约30余头长江江豚在嬉戏,这是江豚时隔40年再次现身赣江南昌段。“世间万物的归来无不让人心动,江豚为什么消失?又因何归来?这一系列的问号最终演变成‘江豚归来’这一标题。” 李良生说。
他透露,创作团队认识到江豚的故事应该放眼长江流域,特别是洞庭湖和鄱阳湖两湖流域,经过近两年的跟踪拍摄,最终确定了《江豚归来》“生存、繁衍、迁地”三个篇章的叙事记录,聚焦这一物种近30年来的命运变迁。
作为参与创作的科学家代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郝玉江讲述了自己参与创作的细节。由于江豚生活在长江、鄱阳湖、洞庭湖淡水环境里,水质没有海水清澈,摄像机大约10cm的距离才能拍到。但是江豚可能不允许靠近,所以拍摄难度非常大。
郝玉江透露,《江豚归来》中涉及的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80年代,很多珍贵历史资料具有保密性,从未公开,这是首次将其提供给摄制组。同时,摄制组在拍摄中克服困难,获得了很多珍贵的影像资料。其中包括拍摄到了野生江豚,江豚的求偶、繁殖、怀孕、生产抚幼等震撼画面,展现了动物在自然环境下的生态习性和生物学基本规律,为研究江豚提供了重要的一手资料,对进一步推动研发长江江豚保护技术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科学资料。
“《江豚归来》可以说是一部具有强烈吸引力和感召力的优秀作品”,中国电视艺委会编辑部主任李跃森认为,该片具有强烈的揭秘性,很多内容既是历史首次展示,也是以往鲜为人知的。同时,全片注重彰显人的主体性,自始至终都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进行表现。本片还具有深刻的启迪性,表达了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给观众留足了空间。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王宇认为,《江豚归来》可贴合Z世代的特点,进行短视频、互动游戏等多元产品开发,把科学教育做到青少年心中去。另外,《江豚归来》后续还可通过制作不同版本和多元化的视频开发,为地方文旅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