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快乐养老!柘林镇推出“椿萱庭”宅基养老点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号】:
居家养老是是时下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之一。奉贤区柘林镇在“青春里”养老社区的启发下,结合农村老人养老的实际需求,利用已有资源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嵌入式轻量级宅基养老点“椿萱庭”,满足老年人特别是空巢、失独等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让老人“住得起”“住得近”“住得惯”,实现“离地不失地、离房不失房”。同时,以“椿萱庭”为平台推动宅基地流转,盘活农民宅基房,使“椿萱庭”成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双发展”的新亮点。
上午10点多钟,位于新寺村骑塘1129号的“椿萱庭”宅基养老点,迎来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光。散落在村居各处的老年村民,拿着饭盒陆续赶来,他们坐在餐厅中一边谈天说笑,一边等待美味又实惠的午餐。看着眼前窗明几净、装饰温馨、功能多样的漂亮房子,村民们不禁十分感慨,“这哪里还像是农村的房子呀。”
在后厨忙碌的夏群大姐,此时刚好将饭菜出锅。主菜老鸭香干的香气飘出门外,让等候在餐厅的爷爷奶奶们喜笑颜开。目前“椿萱庭”宅基养老点刚刚试营业,只开放了餐饮服务,相关的工作人员就是刚退休没几年的本村人夏群。上下班骑车只要5分钟、能经常陪伴父母、内容也是最喜欢的美食,对于这份新工作,夏大姐非常满意。
临近节日,夏大姐还用村里发下来的糯米粉制作了美味的“麻花郎”青团,为老人们的日常美食增添新鲜的节日气氛。“快清明节了,这青团是我自己做的,给老人拿回去尝尝,他们开心我也开心。”
“今天饭菜还要拿回家,等下次我住在这里,就在这里吃啦,开心!”正在排队打饭的是85岁的胡雪琴奶奶。爱热闹的胡奶奶身体十分硬朗白天喜欢,但自从子女进城工作后,即使天生乐观开朗,她也难免感到一些落寞。自从村里要建宅基养老点的消息传出,她便第一个报了名。“我家小孩都在外面,我一个人要买菜烧菜吃,太麻烦了。这里饭菜都烧好了,有饭吃、有屋睡,还有人聊天,很开心。”
人们常用“椿萱”来代指父母,椿树长寿、萱草忘忧,带着“椿萱并茂”的美好祝愿,柘林镇率先在新寺村设立“椿萱庭”宅基养老示范点,不仅让老人“住得起”、“住得近”、“住得惯”,还以“椿萱庭”为平台推动宅基地流转,盘活农民宅基房,不仅让老人获得一笔丰厚的租金,也为村域“三园一总部”建设提供发展空间。
“我们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259位,差不多占总户籍人口三分之一,需求量其实挺大的,如果价位能承受的话,他们都愿意过来。”柘林镇新寺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叶飞宇介绍道,对于老人来说,养老能留在家门口,亲戚朋友都在眼前,生活方式能保持不变,但居住环境更加安全舒适了,而且一日三餐、住宿、日常照顾加一起,全部费用每月大约1500元,经济压力也相对较轻。
2018年出台的《上海市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美好生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提出,“鼓励利用自有住宅、闲置房屋,在村组全面推广老年人睦邻点建设”“统筹区域养老服务资源,养老服务的可及性和能级得到提升”。《上海市深化养老服务实施方案(2019-2022年)》也提出,“探索研究利用农民宅基地用房发展养老服务设施”。
作为嵌入式轻量级宅基养老点,新寺村“椿萱庭”示范点目前只计划有10个床位,预计于5月正式开放入住。由于日常运营依靠“三园一总部”乡村产业发展所获得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因此会优先保障本村本镇宅基地流转的、集中上楼的老年人就地养老。不过,第二批“椿萱庭”也已经在路上,今年,柘林镇迎龙村、金海村、临海村、华亭村等地的“椿萱庭”也开始投入建设,实现老年人“住得近、住得起、住得惯”的家门口健康养老、快乐养老的梦想,已不再遥远。
(转自:上海奉贤)
下一篇:口罩还要戴多久?吴尊友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