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周】外企巨头“重返”上海的背后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号】:
上海与“国际”二字总是相伴相生。如今,这座城市对这两个字的分量,更有日渐深切的体会。
今年,上海已迎来多位全球企业巨头密集造访。上周以来,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会见外宾的频次进一步增加。
3月29日下午,陈吉宁连续会见美国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瑞士雀巢集团首席执行官马克·施奈德、美国丹纳赫集团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毕睿宁,向其介绍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欢迎对方企业扩大在沪投资。
31日,陈吉宁又连续会见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成员、美国铁狮门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徐瑞柏和法国施耐德电气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赵国华。此前,他还曾会见美国桥水投资公司创始人瑞·达利欧一行。
而到本周,他先后会见国际航运公会主席格里马尔迪和美国莫德纳公司首席执行官班赛尔。
从2月算起,上海市委书记会见的外企高管和国际机构负责人已近20名,并且绝大多数均是线下会面。三年抗疫之后,全球高管重返上海,既是社会重归常态的一大标志,亦有深层的象征意义。
今年1到2月,上海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49.6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其中,第三产业实际使用外资47.61亿美元,增长15.9%,占上海全市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96%。
两位数增长背后,既有一年以来千方百计稳外资、稳外贸的努力成果,亦有全球对中国市场、上海市场的信心与期待。近来到访的多位外企巨头均表达了这层意思。
苹果CEO库克就说,上海作为全球知名城市,充满创新活力,有着无限可能,“中国市场、上海市场对苹果公司十分重要”;施耐德赵国华亦表示,公司“持续投资中国、投资上海的承诺不会改变”。
而要持续稳定并提振外资外企对上海的信心,在保持存量同时做大增量,亦需要上海付出多重努力。
本周,上海宣布出台《上海市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资若干措施》,聚焦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提出四方面20条措施。“20条”包含多条带有突破性的支持政策,以在重点领域探索扩大开放,并围绕金融、财税、人员往来等方面提出支持和便利化举措,以期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项目落地和要素聚集。
在多次会见外企高管时,陈吉宁反复强调的一项重点,亦是上海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上的决心。
“上海将按照习近平主席重要指示要求,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为中外企业在沪发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陈吉宁说。
对上海而言,持续扩大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外资外企在沪布局,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加快布局,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举,亦是中央交付的使命——进一步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开放枢纽门户功能,不仅关乎上海一地的自身发展,更在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具有特殊引领作用。
这也是“国际化”之于上海的要义之一。在外部环境仍充满挑战变数时,上海需要以积极主动的扩大开放来更大程度配置全球资源、掌握发展主动,体现“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作为。
同时,在强调制度型开放的当下,“国际”二字亦意味着更高层次的战略追求。
本周,全党正式启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4月4日,上海市委中心组学习会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上海工作重要指示要求为主题,举行专题党课、开展集中学习。
陈吉宁在会上作专题报告时就指出,上海要将落实国家战略任务作为头等大事,以放眼全球的视野、敢为人先的勇气、舍我其谁的担当,把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以高水平改革开放助力高质量发展,激发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活力。
在谈及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时,陈吉宁亦指出,“五个中心”前都有“国际”二字,这是上海较之其他城市的特殊之处。“国际”的核心就是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竞争,体现配置全球资源能力。
具体而言,上海要不断提高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水平,推动金融中心加快提高国际化程度,推动贸易中心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重要枢纽,推动航运中心助力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建设,推动科创中心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上海新的更大贡献。
他亦强调,在扩大开放上,上海要学习国际通行规则,“但不能满足于仅仅做国际规则的跟随者、应用者”,而必须不断提升战略思维和战略运作能力,“以更加开阔的视野谋划推进改革开放,始终保持对国际竞争和合作态势、国际规则演变、国际市场变化的敏锐性,提高国际规则建构能力”。
对上海各级领导干部而言,“国际”二字无疑意味着一种特殊的意识和胸怀。根据陈吉宁的要求,这座城市的上上下下要时刻与国际标杆对标对表,拓宽国际视野和思维,加快强优势、补短板”——这里的“时刻”二字,无疑道出了这座开放之城的根本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