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解纷“一件事”,打造“柘”里新“枫”景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号】:
柘林镇认真贯彻落实“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要求,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多元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抓牢调解优先“基本点”,拓宽多元解纷“覆盖面”,全力打造“‘柘’里有说法”非诉纠纷化解一件事服务平台,有效推动非诉纠纷源头治理、多元化解、一站式解决。
01
打造“一站式”集成平台,
实现空间“零距离”
柘林镇持续深化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充分发挥村居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中的前沿战斗堡垒作用,依托“平安法治建设共同体”品牌,打造“‘柘’里有说法”非诉纠纷化解一件事服务平台,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于一体,将原来分散的各项法律服务功能统一汇聚起来,整合基层“法治观察点”“人民建议征集点”“平安建设示范点”“行政复议基层咨询受理点”“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消费维权联络站”等多个点位,构建“一平台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服务模式。
在充分尊重各村居自身特色的基础上,统一全镇26个村居工作室挂牌标准和公示版面内容,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人民调解、行政复议等制度上墙、程序上墙,为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规范开展提供更直接的指引。实施镇、村(居)分级调处制度,按照一般矛盾纠纷以村(居)就近调处为主、重大复杂特殊矛盾纠纷以司法所统筹调处为主的原则,最大化实现矛盾纠纷就地解决。2018年以来,镇、村两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共接待群众法律咨询3400多人次,进行各类指引1000余人次,调处纠纷1200余件,参与信访接待100余次。
02
构建多元共治“解纷网”,
实现衔接“零距离”
多元解纷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柘林镇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推动社会有关方面形成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牢固共识和强大合力,共同构建起分层递进、衔接配套的纠纷解决体系,建立“非诉纠纷就地化解率”“非诉纠纷化解群众满意度”等指标,健全“诉调对接”、“警调对接”、“访调对接”、“仲调对接”相关工作机制,对各类非诉纠纷实现“一站受理、精准分流、纠纷调处、跟踪回访”的工作闭环和责任闭环,确保各类非诉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
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解决纠纷需求,柘林镇成立驻派出所调解工作室,在柘林法庭设立基层“法治观察点”,将信访接待中心与公共法律服务站有机结合,联合多部门共同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充分发挥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优势。2018年以来,镇调委会化解矛盾纠纷301件,参与联动化解矛盾纠纷454件,指导村(居)人民调解工作室化解矛盾纠纷527件。
03
整合法治建设“一支队伍”,
实现服务“零距离”
“‘柘’里有说法”非诉纠纷化解一件事服务平台实行“常驻+轮驻”工作模式,根据需要安排司法、公安、法院、人社等部门进驻,整合村居法律顾问、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法治观察员”“平安志愿者”以及人民调解员等力量参与工作开展,实现服务群众“面对面”,法治服务“零距离”。
近年来,柘林镇迎来多个“邻避”项目,周边群众普遍存在不理解情绪。面对难题,柘林镇充分发挥基层法治工作队伍遍布村居的组织优势和来自群众、贴近群众的工作优势,为项目周边群众宣传讲解相关法律政策,做好思想疏导、利益保障等工作,用心用情帮助群众解决难题、化解矛盾纠纷,最终成功打破“邻避效应”。
下一步,柘林镇将结合“上海市法治建设示范街镇”以及“无讼村”创建工作,建立“‘柘’里守护者”积分制,提升人民群众和基层法治工作者参与法治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合推进基层依法治理纵深发展。
多元解纷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柘林镇通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打造多元解纷的“柘林模式”,将非诉解纷机制延伸至社会治理末梢,切实实现矛盾纠纷源头预防、诉前化解。
(转自:上海奉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