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出“一份报告代替一摞证明”,明起23个领域适用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号】:
2022年,华岭股份仅用38天就在北交所走完从受理到上会的全部流程,创下A股史上最快上市过会纪录。在这一纪录背后,上海浦东新区当时正在探索的“以信用报告替代行政合规证明”举措发挥了重要助力作用,为企业上市节省了大量宝贵时间。
日前,上海市政府印发《关于推行市场主体以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记录证明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全市推行市场主体用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记录证明。
2月28日上午,上海市政府召开新闻通气会,市司法局副局长刘言浩在会上介绍了《方案》的基本内容,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裘文进、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长管小军分别就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新闻通气会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 邓玲玮 图
“一份报告代替一摞证明”
以往,企业在申请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发行公司债券、银行贷款、参与招投标、产权交易、申请优惠政策等众多场景中,为了证明自身符合法定条件或者获得竞争优势,经常需要开具有无违法记录证明。
在上市等重要金融场景中,常需开具多达十几个领域的证明,并且除了为本公司开具,还要为所有分公司、子公司以及法人类控股股东开具。为此,企业常常需要“东奔西跑”向不同行政机关分别申请,耗时耗力,成本巨大。
《方案》今年3月1日实施后,上海企业仅需登录信用中国(上海)网站,选择需要证明的时间范围(最早从2020年1月1日起)和领域(首批23个领域可选),在线申请便会得到一份由系统自动生成的专用信用报告,列明该企业在上海市行政区域内在选择的时间范围和领域内有无违法记录的具体情况。上海企业用这一份报告就能够替代以往的一摞“行政机关出具的有无违法记录证明”,可以有效节约大量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7月1日,上海还将进一步推出市场主体“合规一码通”,届时企业甚至无需打印纸质报告,通过随申办“亮码”,要求提供证明的单位“扫码”就可查看企业专用信用报告,实现企业有无违法记录情况“一码通行”。
覆盖41个领域3大类场景
根据《方案》安排,上海将在41个领域分两批实行以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记录证明,实现企业需要的执法领域全覆盖,覆盖范围之广在国内尚属首次。
从3月1日起,第一批市场监管、规划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城管、交通运输等23个高频领域的有无违法记录证明就可以用一份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文化市场、知识产权、民防等第二批18个领域将在2024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
上海以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记录证明的举措适用于各类登记注册在上海的市场主体,主要覆盖三大类应用场景:
一是金融场景,如申请上市、挂牌、再融资、并购重组、发行债券、银行贷款等;
二是商务经营场景,如参与招投标、产权交易、政府采购,接受第三方机构评估评审等;
三是行政管理场景,如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申请优惠政策、资金支持,参与评比表彰等。
首次明确该类证明的内涵
实践中,虽然企业开具证明的需求旺盛,但相关证明既无规范名称也无清晰界定,经常以“合规证明”“行政合规证明”“无违法证明”“无违法犯罪证明”“无不良记录证明”等名称出现。由于证明内涵不清晰,还出现了以“完税证明”“已缴纳公积金证明”“无事故证明”等充作企业有无违法记录证明的情况。同时,由于这些证明大多在企业注册地街镇、区的基层行政机关开具,仅能证明企业在出证单位管辖区域内有无违法记录的情况,其证明力也比较弱。
在收集、研究企业开出的大量证明的基础上,《方案》首次明确该类证明的内涵是“出证的行政机关对企业在本机关管辖范围内有无违法记录的证明”,并将证明名称统一界定为企业“有无违法记录证明”。
《方案》进一步依法明确,在行政机关出具的市场主体“有无违法记录证明”中,违法记录是指行政机关对市场主体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行为的客观记载。除生效法律文书确认市场主体违法行为外,其他情况均应当视为无违法记录。此外,秉持包容审慎原则,市场主体行为已依法不予处罚的,不列入违法记录。
以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记录证明,是上海优化营商环境6.0版方案中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重要举措,被列为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事项。《方案》落地后,将成为上海持续发力打造贸易投资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政府服务最规范、法治体系最完善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又一个生动案例。
一图读懂
上海市司法局 图
操作手册
上海市司法局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