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故事|在中国,陶氏公司每18个月就能落地一个新项目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号】:
记者:2023年是陶氏公司第六次参加进博会,能否请您先介绍一下陶氏公司的主要业务,以及在中国的布局情况?
柯乐文(陶氏公司全球副总裁,Kolevar):陶氏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材料科学公司,2022年实现销售额约570亿美元,2023年位列全球财富500强第245位。
我们在1979年进入中国市场,经过40多年的发展,也基于中国市场广阔的发展机遇,中国已经成为陶氏公司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我们在中国建立了以商务机构、世界级制造基地和创新基地为基础的完备网络,有3000多名员工。
在陶氏公司的全球化战略中,中国是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上海陶氏中心是陶氏公司在美国以外最大的一体化研发中心,这里有400多名顶尖科学家和工程师在100多间综合实验室中齐心协作,立足本地市场,满足客户需求。
位于江苏张家港的生产基地是陶氏公司在亚太区的最大生产基地之一,有十几条生产线,为亚太区的下游市场提供增值的材料解决方案。
上海陶氏中心外景图
记者:陶氏公司最初是怎么决定参加进博会的?
柯乐文:进博会是促进开放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盛会,是世界各国企业互相沟通交流的独特平台。进博会集中了全球各大产业链的知名企业和最新的产品和技术,这里不仅是企业展示研发成果、获得商机的绝佳平台,也是我们了解市场、拓展价值链合作伙伴关系的机会。进博会的意义已超出商业领域,它是中国政府展示市场开放决心的重要体现。
所以,我们在2018年就参加了首届进博会,并且一直坚定地支持和参与这一盛会。
陶氏公司参加第三届进博会
记者:作为进博会的“老朋友”,陶氏公司这些年参加进博会有哪些收获?
柯乐文:对陶氏公司而言,进博会已经成为我们年度计划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它是我们展现最新技术和解决方案,与客户、合作伙伴和政府进行交流的独特平台,也是我们与客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确定采购意向的收获季节。
在每一届进博会上,我们都收获了很多战略合作项目。比如2018年我们参加第一届进博会时,收获了多个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关系,包括与贵阳市政府在基建升级领域的合作意向,并共同在西南市场推广陶氏先进的绿色校园跑道解决方案。2019年,我们又签订了价值5亿多美元的订单,接待了12个高规格的政府代表团。
这还不是全部,因为进博会也是陶氏公司展示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舞台。在前五届进博会上,我们累计发布了60多项新产品和新技术,其中很多技术都是全球首发。这些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深得客户认可,很多已经“开花结果”,产生了新的业务机会和项目。
举个例子,我们在去年的进博会上展出了用“INNATE™ TF BOPE”双向拉伸聚乙烯树脂制成的薄膜,能打造单一材料的可回收包装结构。今年8月,基于这一创新技术,我们与中国乳业巨头蒙牛达成了合作,在中国市场推出了全聚乙烯材料可回收酸奶包装袋。这个项目的成功商业化意味着传统难以回收的包装,现在可以通过负责任的回收体系及物理回收技术,实现闭环再生。
总之,我们在进博会展出的技术和解决方案,都已在中国产生了新的业务机会和项目。
记者:在今年的进博会上,陶氏公司将带来哪些展品或项目?有哪些亮点?
柯乐文:今年是我们连续第六年参展进博会,将以“可持续发展” “低碳环保”等理念为核心,展现全球领先的能源及工业领域的降碳、绿色技术,致力于帮助中国和中国客户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承诺。
我们的展台将聚焦循环经济、消费升级、绿色建筑、低碳转型、新能源等5大领域,带来近50种创新的材料科学解决方案,其中10种是全球、亚太或中国首发。
我们还将在本届进博会期间举办“无废进博、治塑有道”的实践和宣传教育公益项目,全力支持进博会关于“零碳进博”的有关倡议,助力推动全球塑料污染治理,实现循环经济发展。
记者:在当前的全球经济背景下,您觉得持续举办的进博会释放了哪些信号?
柯乐文:持续举办进博会显示了中国对经济全球化的承诺和支持,展现出中国深化国际合作和对外开放的决心。
进博会是全球第一个,也是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越来越展现出在促进贸易发展、孕育投资机会、推动开放合作方面上的重要作用。
多年来,即便在疫情期间,我们都不断从中国政府这里听到对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支持外商在华投资的坚定承诺,而一年一度的进博会正是彰显这一承诺的重要平台。
此外,进博会促使中国和世界各国的企业聚焦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全球经济向更绿色和包容性的方向发展。
陶氏公司参加第五届进博会
记者:进博会提出了“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等四大平台作用,就您个人而言,对哪些功能的感受最为深刻?
柯乐文:当下地缘政治环境复杂,进博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它不仅为全球企业合作提供了平台,也为来自不同地区的领导人沟通交流提供了便利。从某种程度看,企业间的合作或许能缓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关系。
所以,我看到了进博会超越商业影响的意义。就我个人而言,更重视进博会带来的人文交流机会。在这些人与人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真正的价值——结交新朋友、发展新关系从来没有坏处,而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记者:就陶氏公司的发展情况看,您觉得近年来中国市场有哪些新变化或新趋势?
柯乐文:最近十多年,随着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我们在中国的业务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中国正处在消费升级、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新基建的转型关键期,对高附加值的材料科学解决方案需求不断攀升。
全世界96%的制造产品都与化学相关,材料科学对于抓住这些领域的全新发展机遇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陶氏公司正是这一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所以,我们的材料科学解决方案在中国经济和中国客户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转型的过程中,得到了空前的用武之地。
这也是我们每年都在进博会上围绕消费升级、低碳环保、新能源等关键词进行展示的原因。我们充分利用进博会这个平台,展示创新实力,期待与客户和合作伙伴就这些主题进行互动和交流。
记者:您怎样看待当下的全球经济?中国在其中的作用如何?
柯乐文:当下的宏观经济环境非常具有挑战性,我们可能正在接近一个拐点。我们看到了全球化进程正在放缓的迹象——地缘政治、贸易壁垒及其他因素迫使很多国家更加关注国内消费。可是,中国一直在释放开放的信号。作为拥有世界上最大消费者群体的国家,中国具有巨大的潜力。
记者:陶氏公司在中国发展的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柯乐文:我们在中国的增长战略是“Go Local, Go Specialty”,即“走向本地,走向专业”。中国市场对可持续发展有着强劲的需求,包括低碳足迹的材料、可以循环使用的材料、来源于生物质的材料等,这些下游市场包括电动汽车、电池、可持续包装材料、更加环保的涂料、更加可持续的电子材料等。所以,陶氏公司将利用全球资源结合本地开发和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以优先满足市场客户的需求。
一个值得分享的数据是,自2002年以来,陶氏公司张家港生产基地大约每18个月就会落地一个新项目或扩展项目。例如,今年6月,我们在中国张家港生产基地启动了一项有机硅下游产品扩建项目,能更好地服务于电子、交通及运输、新能源、包装和建筑行业市场需求。这一扩建项目也是我们与张家港保税区签署合作备忘录的投资项目之一,目标是自2020年起的5年里意向投资3亿美元。
陶氏公司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我们将继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立足中国、服务中国,通过不断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加绿色、低碳和可持续的材料解决方案,助力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