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财经网,✅Shanghai经济网,Shanghai财经频道,上海商业新闻网,上海本地新闻媒体✅

您好,欢迎访问Shanghai上海财经新闻网,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一个种地节目有什么好看的?

2023-03-08 18:44来源:未知 频道:娱乐新闻 阅读: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财经动态,传播大沪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news.shanghaima.com/上海财经网欢迎您!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号】:

想象中的田园生活是“养鸡养羊,弄点酱油和腊肠”,而实际的田园生活却是繁重的农活、紧迫的时间、无常的天气和艰苦的条件,少年们不打折扣地经受了种地过程的种种挑战与痛苦,绞尽脑汁解决一个又一个层出不穷、出人意料的问题,这些都被全方位地展示给了观众。

作者|魏侨\编辑|丁宇

让艺人去种地,一定是一种很新的“作秀”方式吧?但《种地吧》开播后,轮到观众惊讶了,这些人是真种地啊?

庞博曾经以为这档节目就是一张PPT,还在《脱口秀大会5》的舞台上把它讲成了段子:“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男生,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用六个月时间,种出一万斤粮食。”

没想到,几个月后,段子变成了现实。庞博到达了现场,才相信了这个“非常魔幻”的节目竟然成真了,“现在不光有ppt,还有farm和tuolaji了”,他在微博上感叹,“这地是真种啊,想对少年们道一声珍重。”

现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不是在形容一种田园生活,而是对于《种地吧》的真实写照。与以往生活体验式的慢综艺不同,它是货真价实的“劳作纪实节目”。

前一天还光鲜亮丽的艺人们,转眼间就脚底灌满泥浆,一身灰头土脸。帅气的小伙子们组成了“种地小队”,从天光乍起劳作到暮霭沉沉,每天追着太阳挖沟渠、耕地、播种、施肥,重复着繁重枯燥的劳动,还要时常发挥民间智慧协调物资,像当地的每一个农户人家一样精打细算。

不过,节目中艺人们的共同特点是“不红”。毕竟,种地这么辛苦的事,嘉宾们但凡有个通告,都很难下决心来吃这份苦。

没有争议话题和流量明星,倒没有影响《种地吧》受到关注,看着小伙子们在田间地头挥汗如雨,农业技能越来越高,观众竟然有了一种看“养成系”节目的投入感。

于是,《种地吧》凭借朴实的纪实风格唤起了中国人根植于内心的“种田DNA”,收获了豆瓣8.6分的高口碑,完成了一次全新的综艺类型实验。劳动人民得到了综艺之神的眷顾。

“疯狂的节目”

让10个年轻艺人花费半年时间去种100多亩地,这不是开玩笑。

主持人张绍刚到了《种地吧》的录制现场被震惊了,他说:“你们很有勇气。” 作家麦家出生在农村,深处其中也感叹这是一个“疯狂的节目”。

主创和嘉宾们都是认真的。在节目开始之前,所有参与其中的少年们都经历了从木工、瓦工,到医疗急救、消防安全的专业培训,甚至考取了拖拉机以及不同类型收割机的驾驶执照。

这一番努力很快派上了用场,节目一开始的收割环节,在发现手割一天进度仅有0.04%之后,少年们迅速开着收割机下了地。现代化机械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但要达成目标也并不容易。最终虽然收割机陷入了泥沼37次,但他们真的收割了62.66吨稻谷,可以提供一万人一个月的口粮。

种地远远不止耕地、播种、收割,过程中的每一件事都必须亲力亲为。比如少年们花十几天的时间疏通排水沟渠,差点错过最佳的播种时间;几十吨的化肥和种子被拉到田地里,光是搬运它们就是一桩费力的大工程。

这些环节繁琐、冗长,似乎没有太多吸引眼球的看点,但少年们在田间灰头土脸任劳任怨,完成任务后的精疲力竭,都被一一记录下来。

所谓的“种地”,并不是“挥挥镰刀,摆摆Pose”的作秀而已,《种地吧》这档节目,是真的在努力再现真实的农耕生活,同时也想要在土地上种出点什么结果来。

与起早贪黑的繁重劳动相匹配的是简陋的生活条件。节目中的少年们挤在四面漏风的平房里,摇摇欲坠的上下铺都要自己搭,寒冬腊月里玻璃窗破了只能用纸糊上。

想象中的田园生活是“养鸡养羊,弄点酱油和腊肠”,而实际的田园生活却是繁重的农活、紧迫的时间、无常的天气和艰苦的条件,少年们不打折扣地经受了种地过程的种种挑战与痛苦,绞尽脑汁解决一个又一个层出不穷、出人意料的问题,这些都被全方位地展示给了观众。

节目里没有花样繁多的游戏环节,也并不刻意营造嘉宾之间的人物关系,更没有真人秀中常见的反转戏码。没有预先设置的剧本,24小时开机的摄影机忠实地承担了记录的功能。在总导演杨长岭看来,“整个节目就像一本章回体小说,打开就是190天里的点点滴滴。”

《种地吧》每周六更新的少年篇正片部分,包括耕种的进度与如何克服困难,周四更新的生活特辑则详细记录了飞行嘉宾与嘉宾一起劳作、吃饭、沟通交流的趣事。

除了长视频平台的正片之外,节目官方短视频平台每天9:30准时开始“每日打卡直播”,实时跟进少年们种地的情况。

短视频和直播的即时性赋予了观众更强的陪伴感,虽然在正片中还在奋力播种施肥,但短视频中可以看到少年们已经开始种植花卉蔬菜,开展畜牧业,干活之余发展出了新的活动。

随着少年们干活愈发熟练,农业水平越来越高,很多观众竟然形成了观看习惯,现实生活中每天打卡上班,伴随着手机短视频里每天看人种地,意外地和谐,像是一种另类的“养成”节目。

每个嘉宾也都通过拍摄vlog,记录下种地的每一天。其中有人分享农耕小常识,有人记录生活中灵光一现的瞬间,也有人絮絮叨叨记着每一天的流水账……

长短视频结合的播出方式,拉近了观众与节目的距离,提供了不同视角的内容选择,看似冗长枯燥的种地实录有了多元的表达空间。

“不红”的嘉宾

白天在泥地里摸爬滚打、辛苦劳作,晚上挤在四面漏风的平房里,《种地吧》这个节目乍一看,让人觉得嘉宾们但凡有个通告,都很难下决心来吃这份苦。

事实上,虽然节目组筹备的消息一发出就收到了近300份简历,但最终出现在节目中的10位少年看起来都不够“有名”。最有知名度的可能是拿了《中国新歌声》总冠军,参与过《创造营2021》的蒋敦豪,而名单中有一半嘉宾几乎是素人,《种地吧》这个节目就是他们第一次出现在大众面前。

这是节目组考虑之后的取舍,撇开“吃苦”的问题不谈,这档节目的时间跨度长达190天,稍有知名度的艺人可能都很难在时间上完全配合。就像来去匆匆的飞行嘉宾龚俊,连饭都还没做完就必须动身奔赴下一个工作。

嘉宾们有足够完整的时间,在前期深入学习各种必备的技能,然后投入到种地这件事上。为了真正沉浸式地参与到节目中来,他们也放弃了许多可能的机会,杨长岭曾透露,“正值年底,他们不少人推掉了商演、跑场或是年会活动,也有人推掉了戏约,全身心投入于《种地吧》。”

观众对于年轻的新鲜面孔,既是陌生的,也是宽容的。没有太多屏幕前维持完美形象的苛刻要求,嘉宾们尽可能地在节目中展示出真实的自我。他们有搬运物资时幼稚又热血的好胜心,也有招待飞行嘉宾时的局促不安与笨拙的热情。繁重的日常劳作里,真诚的情感流露成为了他们撬动观众共情的最佳途径。

对于这些缺乏综艺经验的青涩少年来说,他们在节目中拥有更丰沛的成长空间。比如赵小童从一开始固执己见的好胜少年,到经过磨炼慢慢变得沉着有担当;李耕耘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展现出对于农活的熟练以及卓越的领导统筹能力;赵一博是情绪稳定、逻辑缜密,擅长分析和沟通;蒋敦豪则是温和包容,是少年们之间的和事佬。

除了田里的农活,日常生活所需也由他们自己解决,少年们各显神通,木工、电焊技能也逐渐得心应手。

农活在大多数时候都需要集体协作才能完成,在不断的合作与磨合中,少年们之间自然碰撞、生发出的情感愈发深厚。随着节目渐入佳境,干活间隙的活动也越来越多,比如说打就打的雪仗、戏瘾上身演舞台剧、在简陋篮筐前打篮球、在田间地头拍摄大片……这些瞬间都成为了难得的轻松时刻。

但另一方面,这些近乎“素人”的新面孔,一定程度上冲淡了“明星下地干活”的反差所带来的综艺效果。比起干活的人,农活本身更像是节目中的主角。

少年们一进入努力干活的状态,相似的装备和灰头土脸降低了他们的辨识度,除了个别颜值和个性非常突出的嘉宾之外,大多数嘉宾仍然缺乏记忆点,还难以被观众真正看见和记住。

从这个角度说,这些本就“不红”的艺人,除了在节目中可以增加种地技能外,背后的“想红”需求是否可以达到,还是个未知数。毕竟,既然进了娱乐圈,没有人只想干活不想红。

一种很新的“种田综艺”

《种地吧》凭借这种很新的综艺体验,成为了近期颇受观众认可的“电子榨菜”。

相比《向往的生活》那样田园牧歌的悠闲自在,《种地吧》显得更加笨拙更有尘土味,嘉宾们没有时间谈天说地聊人生,大多数时间都在田间泥地里奋斗,因为种田对他们来说并不是生活的调剂,而是必须完成的生计。

但节目也并没有呈现出像《变形记》那样的戏剧化对比,虽然条件艰苦农活繁重,但没有叫苦不迭,没有委屈偷懒,少年们虽然农业技能相对生疏,但每个人都在尽自己的努力完成工作,互相扶持,共同协作。

面对复杂的环境、庞大的人物和紧迫的时间,问题和矛盾也在发生着,比如赵小童固执己见而开坏了收割机,还在疏通沟渠排水时与其他人发生了争执。但节目并没有被大肆渲染冲突,而是平铺直叙地展示了少年们是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

《种地吧》简单得就像少年们挂在嘴边的口号一样,“好好种地。”

在一片142.8亩的土地上,好好种地意味着要无数遍重复枯燥无聊的劳作,祈祷有个好天气,能赶在日落之前完成每天的任务。正是在这样略显沉闷的重复劳作之后,节目中的嘉宾与节目外的观众共同获得了一种心灵的治愈。

根植于中国人内心的乡土情怀赋予了种地这件事非常明确的安全感,如同赵一博在微博中所说,“让我从迷茫中暂时解脱出来。”蒋敦豪则表示,“这次有机会真正慢下脚步。”

从这个角度来看,《种地吧》吸引了一批热爱治愈、返璞归真的慢综艺受众,在圈层之内形成了良性循环。被正片吸引的观众,因为对嘉宾和故事好奇,产生一定的受众黏性,开始主动去搜索相关的衍生内容观看。

综艺之神降临的瞬间,是精疲力尽的傍晚,远方绽放的烟花,每一个人都驻足静静观看。

但纪实的表达方式,一定程度上违背了节目通过冲突制造综艺效果的逻辑,因此《种地吧》是一次相当冒险的类型实验。虽然获得了不错的口碑,但从舆情声量来看,仍然不及同期天然具备话题度的竞演综艺、恋爱综艺等节目。

虽然飞行嘉宾的到来带来了一定的话题度,但由于少年们忙于农活,彼此之间缺乏了解,也未能碰撞出更多的火花。纵然脱口秀演员们自带笑点,但在节目中产生的效果还不及他们在表演中将节目中的见闻讲成段子的效果。

《种地吧》在脱口秀节目中收获的反馈,证明了这个题材还有更广阔的挖掘空间。如果节目想要触达更广泛的受众,可能需要在叙事上凸显更立体的人物形象和更鲜明的成长路径,在创造“看点”与保持“纪实”风格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

毕竟,“土地最不会辜负人。”在快餐文化横行的综艺市场,充满着乡土情怀与底层关怀的《种地吧》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本文地址: http://caijing.shanghaima.com/yule/27896.html
严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上海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上海财经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上海财经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3455677927@qq.com)删除!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新闻网|上海财经网电子版官网|上海财经网电子版阅读|上海财经大学网站|上海财经媒体|上海财政局网站|上海报业集团|上海财经网专栏|上海财经网东方财经|投诉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网有哪些内容|上海财经网在哪里看|上海财经网地址|上海财经网新版上线|上海财经网新浪博客|上海财经网新闻频道|上海财经杂志|上海财经网APP|上海财经网记者新闻采访|

上一篇:求求姐们,放过大女主吧

下一篇:耗资1亿!李晨新片首波口碑出炉了,打分评价都“一针见血”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Shanghai财经网,✅Shanghai经济网,Shanghai财经频道,上海商业新闻网,上海本地新闻媒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