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颂文已经快被饭圈绑架了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号】:
张颂文已经快被饭圈化绑架了。
在流量和狂热粉丝的联合围剿下,张颂文老师已然手足无措。
视频里,张颂文从机场一出来,就被一大波“粉丝”围了上来。粉丝们一脸愉快兴奋,而张颂文却有点不知所措,只是友善地和这些围上来的人说一起来个合照。
图源:B站用户极乐大厦
回到前几年,无人问津的张颂文可能从未想过如今能拥有这番待遇。
而如今,饭圈化已经将一双巨手伸向了张颂文。
《狂飙》里的高启强在成立强盛集团之后,风光无限,出个门前拥后簇。在现实生活中,扮演高启强的张颂文老师又一次“体验”了一把。
只不过现实里这种“前拥后簇”的方式相当粗野,换作是“高启强”,那估计得天天打电话给老莫说“想吃鱼”。
《狂飙》之后的张颂文,一方面被各个短视频平台营销流量,另一方面也迎来了来自“线上线下”的人设侦察。
线下,张颂文接机的阵仗不断扩大,张颂文老师一遍遍语气温和地表示“不需要”,围观的接机者却丝毫不尴尬地回应“你自己自在就好”。
来自B站MR李奥
线上,张颂文的私人生活也不断地被人曝光。有人通过张颂文微博超话里的蛛丝马迹,开始扒住址以及个人隐私。
住址扒完了,这些人开始更加深入地了解张颂文的情感生活。甚至疑似翻墙去拍张颂文家的院子,从院内陈设来推测张颂文的私人感情。
线下蜂群一般的接机,线上随意曝光住址,此时此刻的情景,就像把张颂文绑架在他们那张高速旋转的齿轮上,来了个360度无死角大曝光。
张颂文的公开一面和私下一面都成了“饭圈眼中的猎物”。
如果放在前几年,张颂文和饭圈无法产生任何关联,他不过是一位中年演员,平时有戏接戏,没戏就在自家的园子里种种花,拍拍街景,发发微博。
《狂飙》火出圈之后,张颂文塑造的高启强迅速击破各个圈层。有的观众被高启强的人格魅力所俘获,有的观众则是把他从卖鱼佬到白金瀚的发家历程当作励志榜样。
但紧随其后的一系列激烈的“私生饭行为”,已经让普通观众感到不适应。不少网友开始在各个平台上留言表示“替张颂文老师感到担心”。
这是因为,把饭圈和张颂文放在一起相提并论,已经让观众产生一种严重的“错配感”。
你根本无法想象微博上突然会出现一波人应援张颂文,说要把张颂文哥哥拥在怀里,每天给张颂文哥哥打腚话(打call),在闹市地带摆上张颂文哥哥的易拉宝庆祝生日。
可能很多人当下会觉得张颂文火了之后,饭圈化带来的热度就是锦上添花。
但是,张颂文与饭圈的“错配”,真正的原因在于张颂文的成功不在于流量,不靠饭圈化,而是张颂文老师极其强的“业务能力”。
对于张颂文的演技,无论营销号和短视频怎么掰开分析,归结到一句话就是张颂文接地气,身上有烟火气。
这段时间,张颂文的早期视频也被网友们从海量的信息中拾起,其中一段视频的主题是可以直接把张颂文和饭圈剥离开的。
记者跟拍了张颂文在北京郊区的日常生活:小院子里扫扫树叶,集市里和菜农砍砍价,以及时不时和邻里卖炸鸡排的夫妇学习。
什么叫向往的生活?什么是生活体验综艺?什么是观察类节目?2023年生活类综艺赶紧学呀,这就是成功范例!
以演员为职业的张颂文投身的是一个大型娱乐圈里的影视圈,靠的是演技,而饭圈是作为娱乐圈里另一波以流量艺人为代表的附属品。
但现实的环境是,无论演技(业务能力)还是流量,本质都是娱乐,但一旦“饭圈”和“娱乐圈”过于亲密就会发生世纪大战。
饭圈化在行使自身能力传播流量明星影响力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非理性的行为,而这样的事件无论在哪个时代都会出现。
极端全武行
清末民初的京剧戏迷粉丝,会称自己位“×××党”,比如,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粉丝自称“梅党”,“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的粉丝则自称“尚党”。
梅兰芳与当年梅党的主要人士
那会儿为了自家的角儿,北京广和楼看戏的粉丝们,就经常因为“顶好”顶上了头,而相约到当时天安门前的树林子里干一架。
进入现代化工业造星后,香港乐坛80年代中后期,谭张二人基本上垄断了香港乐坛大大小小的音乐奖项,但两人的粉丝也是直接在线下开始了自由角力,大打出手,言语骚扰,甚至上升到粉丝行为偶像埋单。
而大陆在进入千禧年之后,终于让源自欧美,辗转日韩、港台的这套可以入土的饭圈应援包装套路,在大陆秽土转生。
非理性的经济行为
2021年5月,网上一段“为偶像打投倒牛奶”的视频曝光后,原本沉默不语的观众们开始直接对“饭圈”发起声讨。
对于部分流量明星,贩卖隐私或许是增加流量的工具。但将隐私曝光强加到靠作品吃饭的艺人身上,未免吃相过于难看。
一方面,张颂文的私人生活被无死角暴露;另一方面,饭圈化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种“崇拜式道德绑架”。
在极个别狂热的粉丝看来,我这么粉你,你就得受着、接着,要不然你就是对不起我对你的爱。
但现实是,你很难依偎在张颂文怀里,让他抚摸着你的脑袋问你饿不饿,要不要给你下碗猪脚面……
在B站张颂文的纪录短片《我和另一个我》里,有这么一句弹幕绝对是对艺人和粉丝的双向反馈。
“观众要离演员生活远一点,但演员千万得离普通人的生活近一点。”
所以,问题来了,张颂文真的需要被饭圈化吗?
张颂文不需要饭圈化,而是饭圈需要张颂文。
张颂文被饭圈流量盯上,是因为饭圈以及其背后的操纵手看上了张颂文身上的“流量价值”。
一个艺人在娱乐圈里想要立住,有很多因素,作品、流量(影响)、大众认可、人设等。
像张颂文,或者说张颂文这一类的演员艺人把演艺当作事业,靠积累作品获得认可,人设也很稳定,无须饭圈化,他的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
但是饭圈的玩法是,唱跳是基础,流量才是敲门砖头。
毫不夸张地说,2023年以前,饭圈爱豆可以用流量艺人敲开任何一家影视综艺公司的大门。
传统的明星大腕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但流量明星积累的是影响力,所以在之前的某一段时间里,我们能在警匪片、惊悚片、谍战片,甚至战争历史片里看见各种流量,而那些靠作品积累经验的老戏骨们是不是就得被迫营业,在网上轮流鼓励安慰流量们“演技今天进步了,以后有大的发展”呢?
武侠仙侠就不说了,那就是流量老窝。
本以为是一个流量,没想到捅了老窝
饭圈文化,真正代表的其实是背后粉丝们的购买力,而购买力和流量明星们的影响是相互的。
美国传播学者亨利·詹金斯(Henry Jenkins)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时表示,节目组通常会运作粉丝的消费能力,当粉丝们参与进偶像之间的知名度的竞争时,如何表达对偶像的支持呢?那就是购买多份相同唱片,以及周边。
比如举出一系列流量明星,你说不出他/她的任何作品,但是放眼望去,早晨通勤的地铁广告牌,深夜加班拿出手机刷微博,都会看到这些名字。
因此,饭圈化对流量艺人来说,就是他们获取知名度最好的手段。知名度有了,那下一步就可以寻求转型赛道,于是微博综艺满屏幕写着“我要努力演戏”。
结果呢?一上大银幕就疲软,属于昙花一现。老戏骨们作为锅边菜一顿帮衬,结果老戏骨们味道确实好,而且还健康养眼。
2023年的今天,观众已经不是傻子了,背后的公司也不是二百五,饭圈化积累起来的流量艺人一点儿都不能打,时不时人设也糊了一地,更别提作品演得稀碎。就像《权力的游戏》里的龙族太子,是不是真龙,拿真金试试不就知道了。
而饭圈及其背后的演艺公司发觉,这几年的流量艺人已经式微,于是看上了中年走红的张颂文,想把饭圈那一套移植到张颂文们这一类业务能力强的职业演员身上。
或者说张颂文们成为他们眼中的救命稻草,打call、助力、超话、代拍全部管上,撒开腿榨干饭圈粉丝们的“余额宝”。(具体可以参考桃厂2019年文章《我花了2万,只为去顶流探班》)
饭圈不是用爱发电的粉丝乌托邦,而是真金白银的修罗场。
所以,与其说饭圈经济盯上了张颂文们,不如确切地说,饭圈确实需要新的流量了。
设计/视觉:壮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