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选好歌手旗号,走唱跳选秀的老路,《中国好声音》已黔驴技穷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号】:
提个问题:你知道上一届2022年《中国好声音》前三强是谁?
至少90%点进文章的读者答不上来。
再问一个问题:2022届《中国好声音》中,刘德华担任什么角色?
读者:......
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观众已经不爱看《好声音》了。
可又不得接受一个事实:2023年的《好声音》如期而至。
从各种资料上可以看到,全国各大赛区已经在海选了,不出意外的话今年的《好声音》就要来了。
只是热搜可以知道,今年的《好声音》竟然增加了唱跳赛道。
从选人要求来看,要求1996年到2005年阶段出生的选手,要么会唱跳,要么会RAP,如果再加上练习两年半和篮球,那不就是致敬某位知名蔡姓明星。
当然也有点像当下热门的《浪姐》,同样是又要会唱会跳,同样是越来越没有意思。
这一届的《中国好声音》要变味了?
如果是这样,那《好声音》不就成了《青春有你》《中国有嘻哈》的融合了?
在一些选秀节目被禁的大环境下,《中国好声音》主动向“选秀”属性上靠,着实难以理解。
从负责人口中可以知道,选择增加唱跳赛道是让一些学员从“声音的担当”变成“才华担当”。
只是这样的举措是不是过于理想化了,因为从近几届的《好声音》学员来看,很多人连唱歌都还没唱明白,更别提唱跳RAP了。
其实可以理解负责人要改变《中国好声音》现状的想法,因为这一档节目已经从第一季的7.9分掉到了4.1分。
强行增加“唱跳赛道”更像是病急乱投医的做法,因为观众越来越不喜欢看好声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可制作组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观众为什么不爱看《好声音》了,原因有三
1、导师不固定且没综艺感
《好声音》这么多届,导师一直换得很勤快,前面几届的导师总体评价都比较高,包括刘欢、 那英、杨坤、庾澄庆、汪峰、周杰伦、谢霆锋、齐秦、李健等人都贡献过不少名场面。
可是越到后面,导师阵容越不行,尤其是在那英这个元老看到节目口碑实在无法拯救最终选择退出后,整个导师阵容就显得比较乏善可陈。
尤其是22年的这一届《好声音》,四位导师甚至看不出有多少看点。
梁静茹没有自己的特点、选人没有标准;李荣浩算是元老了,可是综艺感也没发挥出来;廖昌永本来是有资历,可是作为导师表现的过于活跃,最后物极必反;李克勤更像是走过场完成任务。
这一群导师都玩不动,那就更不要提带着学员一起把节目做得精彩,全是在走过场。
2、学员不出众,商业化明显
在文章一开始就问过读者是否知道最近一届《好声音》的四强学员,因为现在的学员们真的缺少个人特色。
不难发现,现在的选手都是千篇一律,大多数还是学院派出身,千篇一律的风格,声音也没特色,能出现一个单依纯已经是很难得了。
当然这也和节目的出发点有关系,一般能走到最后的选手多少都是得有商业价值,也就是意味着要签约。
这样的情况下,许多个性歌手就失去了机会,剩下一堆为了唱歌赚钱的歌手留到最后。
既然如此,那还能指望歌手在节目中能唱的有多好呢?
仔细回想下,以前姚贝娜、周深这样的歌手在《好声音》都能被淘汰,现在商业化更加明显的大背景下,非科班歌手想出头有多难呢?
再看历届《好声音》前三强名单,只能感叹一届不如一届。
3、节目形式不新颖且拖沓,广告太多
其实《中国好声音》口碑和收视下滑的主要原因就是:节目形式太乏味了
看了这么多年这档节目,现在真的没有新意,反正给人的感觉就是:学员自我介绍和唱歌时间比较少,大部分是看导师在上面唇枪舌战。
原本这是一档选好歌手的节,最后变成了一群人唠嗑的脱口秀。
最最最重要的是整个节目从第一届开始就一直有推广告的传统,最开始靠华少的“快嘴”念广告词,而现在则是在关键时刻总是能合理的进广告。
难怪有观众吐槽,完全就是在看广告的间隙看一档无聊的唠嗑节目。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好声音》不变也没办法,变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国内综艺、真人秀突出一个“敢抄”,而且这已经是常态。
抄别人的抄多了,也就失去了创新能力,这一点和国内编剧特别像,大部分节目制作人想不出好法子,那就只能当“融合怪”。
这种情况在这一届《中国好声音》上就很明显,既然找不到好改变的方法,那就在资本的裹挟下“娱乐至死”。
反正总有品牌方会上当,总有观众会无聊点进去。
“唱跳赛道”的加入或许能给《中国好声音》带来一时的热度,可风光过后,这档节目还能活几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