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5.5分”的《黑豹2》仍是最好的超级英雄电影之一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号】:
作者:木村拓周
《黑豹2:瓦坎达万岁》的 5.5 豆瓣评分和上映 9 天未破亿的票房成绩,标记了这部电影在中国遭遇的市场失败,但这也很难说得上意外。中国观众从来没真正欣赏过“黑豹”。2018 年在北美引起文化震荡、奥斯卡七提三中的第一部《黑豹》,在中国实际上也只取得了 6.5 的豆瓣评分、6亿多的票房(同年的《毒液》和《海王》中国票房均有20亿上下),以及随处可见的以“不喜欢zzzq”为主要打分依据的简单批评。我们对瓦坎达所展现的非洲未来主义畅想实在难以共情。
这种“无法共情”一方面是容易理解的:在过去一个世纪欧美西方白人生活方式持续输出的影响下,尤其在我们这样一个远离种族议题的社会环境中,非洲文化显得“可消费性”寥寥,几乎引不起我们的消费兴致。
《黑豹2》的一开头就再现了一个例子。在交代了特查拉国王的死之后,影片随即展开了一场既庄严又鼓舞的纪念仪式。从悼念游行再到西非葬礼标志性的死亡庆祝仪式,通过上一部斩获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和“最佳服装团队”的主创团队再次完成了出色工作,用无数考究的服饰道具和仪式细节,展现了一场动人的瓦坎达式纪念仪式。
对特查拉的纪念,同时也是对其扮演者、在 2020 年因结肠癌去世的 Chadwick Boseman 的纪念,帮助拉开了电影的真正主题:我们如何面对失去?如何消化悲伤对一个人颠覆性影响?如何去定义和继承我们所爱之人的精神遗产?如果理性世俗的西方式现代生活方式难以回应死亡的难题,非洲的文化会如何启发我们?考虑到新冠疫情当中,在系统性种族不平等的影响下,黑人面对着不成比例的死亡,这个主题便显得更加突出。国外电影媒体和黑人群体对《黑豹2》的好评也大多集中在影片的情感深度上。
然而,脱离了文化语境后,当我们仅仅抱着“漫威电影宇宙第四阶段收尾作品”的预期走进电影院时,类似的主题和丰富的意涵便都褪了色。在各类社交网络上,我们不难看到针对这段开头设计的不解评论,以及诸如“冥场面”“黑人抬棺”之类的轻浮描述。
实际上,把《黑豹2》设计为这样一趟情感之旅,并不是容易的决定。我们几乎没有在超英电影中看到过一个英雄主角就这样“病逝”(而不是战斗至最后为了全人类的福祉而牺牲)。广受尊敬的演员 Chadwick Boseman 离去,让“黑豹”就此失去了核心主演以及主创中的灵魂人物。但影片仍有几种处理余地,例如重新选角,或者安排一个理由让角色“暂时离开”,甚至以“多元宇宙”之类的框架来引入更多其他“黑豹”们。Chadwick 病逝后,也有大量漫威粉丝在社交网络上发起 #recastTChalla(为“特查拉”重新选角)话题,希望影片找到新的演员来扮演特查拉,而不是在故事里宣告角色的死亡。在 change.org 上,重新选角的请求信获得了 60000 多个签名。
然而电影最终还是安排了特查拉的死亡,并且是以最简单的、同时也是最呼应 Chadwick 戏外命运的“病逝”来交代。并且,出人意料地,影片对 Chadwick 的怀缅致敬庄重而节制,片头片尾集中展现 Chadwick 的图像时仅辅以无声效果,规避了廉价的煽情。这是我难得在超级英雄电影中收获如此浓重真诚情感体验的时刻。
《黑豹2》的第二个值得品味的线索是女主角 Shuri(以下称苏芮)的挣扎。
从第一部开始,苏芮就是一个“不那么瓦坎达”的瓦坎达人。她智商极高,天赋出众,是瓦坎达的技术担当,崇尚科技和理性,对“神秘”和“传统”抱以轻蔑,不相信神灵的存在。在第一部中,当被救回瓦坎达的CIA警员质疑自己的枪伤如何在一天之内就“魔法般地痊愈”时,苏芮强调,“不是魔法,是科技。”而在《黑豹2》的最开头,画面出现之前的黑屏当中,是苏芮在哥哥病危时的祷告词:“巴斯特女神,时间已经不多了。请允许我把我的哥哥从疾病中拯救过来,我就再也不怀疑你的存在。”
巴斯特女神最终没有帮她把哥哥救回来,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她对瓦坎达传统和神灵的质疑——影片中,在哥哥死后,苏芮埋头于她的科技创新实验工作,也表明此时她内心中的信仰天平已经越来越倾向科学和理性。于是当母亲拉曼达王后在火堆旁燃烧祭服哀悼特查拉、说感觉到特查拉仍在身边的时候,苏芮给母亲泼了一盆冷水,“不,他不在,你感受到的只是自己幻想的投射,好让你感觉安慰一些”。
现代化下的理性人、科学家的身份,和神秘非洲国度瓦坎达王室成员、传统继承人的身份,两种身份在苏芮身上形成了强大的张力。这种紧张关系在剧情后段,她服用下心形草后去到神秘之境,满心期待看到母亲或哥哥的灵魂,却意外见到堂哥“金钱豹”、反社会分子 Killmonger 的情节中得到爆发。Killmonger 向苏芮提出了她难以回答的问题:如果你从来都不相信祖先之境的存在,为什么仍要服用下心形草、祈求获得力量?
对苏芮双重身份的张力展现,是我们在超英电影中罕见的、对现实中离散黑人普遍精神危机的关注。早在 120 年前,杜波依斯就提出过黑人的双重意识概念,指明了美国黑人身份的二元性——“黑人感到他的两重性:既是美国人又是黑人,因此,在他黑肤色躯体里存在着两个灵魂、两种思想、两个不断争斗的理想和两种无法调和的奋斗精神。美国黑人历史就是这样一个奋斗历史,即:渴望获取自觉的人类尊严,把他的双重性合二为一,成为一个更好、更真实的自我。”苏芮在《黑豹2》中的成长弧线,恰恰也是这样一个奋斗历程。
我们影片后续见到的是,苏芮通过一系列的挣扎后,最终某程度上接纳了骨子里“传统”一面,继承了哥哥、母亲的精神遗产和瓦坎达式的和平意志,放过了杀掉反派纳摩的机会,也扑灭了自己“燃烧世界”的复仇欲望。
这当然是漫威式的既定叙事走向,也使本作显得保守于前作——第一部《黑豹》中,尽管 Killmonger 对西方世界的复仇大计最终被扑灭,但他对瓦坎达此前奉行的孤立主义之不满、对胸怀天下黑人同胞的激进构想,极大影响了国王特查拉,使得瓦坎达走向对外开放的路线,积极进行国际援助,可以说是“他改变了瓦坎达”。两部《黑豹》之间,从激进走向保守,当然有前作主角去世等种种因素,但也忠实象征了从 2018 年到 2022 年之间,我们面对世界变化的直观感受。如果说2018年,面对川普上台后“倒车”的开始,我们仍然抱以极大不满、不懈余力地谴责着孤立主义,乐观期望一个全球化的美好叙事得以修复;那到了2022,持续的疫情、战争和经济危机的咄咄逼人下,谴责和乐观都已经变得疲累而不切实际,黑豹和漫威这一阶段的主题也因此走向“安抚”、“原谅”和“放下”。
《黑豹2》当然不是一部完美的超级英雄电影,在 Chadwick 去世后推倒重来的故事构建看起来仓促而过载。新出现的海底王国塔洛坎,和瓦坎达一样,是一个不为人知的世外桃源,一个因为离散故土而躲过了奴隶制和资本主义进程的社会。主创团队对塔洛坎的视觉打造一如既往的出色。然而,好不容易有两个躲过残酷资本主义进程的强盛民族国家,竟然(在美国的挑拨之下)互斗了起来;而影片开头被直接投射了反派色彩的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在后面大部分的剧情推进中也隐形了起来。也许对于《黑豹》系列的黑人主创来说,把现实国际政治关系代入故事创作中,本就不是他们最自然和敏感的问题意识,处理起来难以尽善。
但我仍然认为《黑豹2》是一部出色的电影,或者说“黑豹”系列仍然是最好的超级英雄电影。它带我们回首,跨过历史的断裂,体验瓦坎达这样一个社会图景:它的历史在西方主流的、线性现代进程叙事之外,但依然强盛、文明,有着自己的“现代”,尊重女性,强调爱,眼中同时有着来自过去和来自未来的光芒。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对“黑豹”的无法共情,又是难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