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了,为什么还在等那个不会回来的人啊?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号】:
文 | 伊姐(周桂伊) 叶子姚
重庆的缆车索道站,一只中华田园犬,每日往返,朝来夕至,送主人上班,接主人下班,风雨无阻。连周边小商贩、报刊亭摊主、来往务工的挑担工,都认识它。
主人意外离世,它依然每天如此,年复一年,等一个永远不会回来的人。
这一等,就是十年。
我们都知道,十年,对于一个人来说,也许是生命的十分之一;而对于一只狗来说,几乎就是它的一生啊。
这是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改编自新藤兼人原著剧本《ハチ公物語》。
一只小狗,感动全球数亿人。
最早有1987年日本版《忠犬八公物语》,后来美国也拍了一版。不同的叙事风格,都让人狠狠飙泪。
这次中国版《忠犬八公》,是中华田园犬“八筒”的重庆生活。在这座充满烟火气的山城,八筒的“狗”生,串起了更多人间温情。
大学教授陈敬修(冯小刚 饰)在工作考察途中偶遇一只可爱又可怜的小狗,他把要“送礼”的肉脯拿来喂它,还把它带回了家。
因妻子李佳珍(陈冲 饰)怕狗,老陈想给小狗找一户靠谱人家。
筛选过程堪比给女儿挑夫家,架势不输大公司HR。领养人什么职业工作,家里面积多大,统统计算在内。
结果就是,自己留下。给狗取名“八筒”,从此,它就成为了陈家的“小儿子”。
朝夕相处,陈敬修给了八筒很多照顾与疼爱,给它洗澡,带它遛弯;
八筒也给了主人很多陪伴,每天雷打不动地接送老陈上班下班。从家到索道的路,是它最熟悉的一条路。
一只“外来狗”的到来,照见了这个四口之家内部的爱与羁绊。像一面镜子,不知不觉,让他们重新看到彼此。冯小刚饰演的陈敬修是北京人,妻子李佳珍是重庆人。
北京人在重庆落地生根,性格、脾气、方言、饮食习惯等等都截然不同的两个人,生活里有差异龃龉,也有啼笑皆非。
看北京老炮儿这一回怎么挣扎着在重庆雄起。
老夫老妻,嘴上处处“嫌弃”,生活里爱填满缝隙。
怕狗的李佳珍,嘴上说着如果狗入家门,你就别进屋睡觉;但看陈敬修爱狗如命,实则默许,还给八筒栓了一枚麻将“八筒”。
饭桌上碎碎念,但记得把没吃完的烧肉留着给老陈煮面,他好这一口。而老陈每天早上的保留项目,就是在索道报刊亭买一份当天报纸,派八筒送回家“给李佳珍!”
陈敬修像我们熟悉的老父亲,不够圆滑、沉默寡言,爱得克制深沉,懂得生活。
李佳珍就像很多中国式母亲,泼辣嘴硬,但其实“刀子嘴豆腐心”。
闺女要嫁人,老父亲心里不是滋味,他把婚礼解读为“人就是愿意弄出些热闹的动静来,让自己度过一些难受的时候”。
儿子决定去北漂,老陈表面不言不语,私下跑去送儿子,还特意去买了儿子最爱吃的街边摊。他不吃辣,但儿子要加辣,他都记得。岁月面前,各种各样的别离在这个家庭发生着,或是短暂,或是永远。有人嫁人离家,有人背井离乡,有人告别人间,那张餐桌上的人越来越少。
主人走了,家人没了,老房子要拆了,所有物是人非里,只有八筒还在,一直都在。他在那条走了成千上万遍的最熟悉的路上,不断的奔赴与等待。就像这个家庭最后的守护者,坚定地,用它的方式,守护着曾拥有过的时光。
并用它不可思议的方式,留住时间。(影片结尾有高能泪点,纸巾备好。)
中国版《忠犬八公》导演徐昂上一部改编的电影《十二公民》,就获得业界和观众的一致好评,被称为“国产翻拍电影的天花板”。
这次《忠犬八公》的本土化处理是温情的,带着更多中国家庭文化和柴米油盐人情味儿。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但能四两拨千斤地把你拽进热气腾腾的生活里。山城重庆的地方元素,多了饮食男女的人气,电影里出现的小人物,也都成为八筒生命里温暖的相遇。
必须要说,上海人陈冲(祖籍重庆)这次放下吴侬软语讲起重庆话,毫无违和得泼辣;上一次“北京老炮儿”冯小刚这次演绎的“耙耳朵”也刚刚好。
但最佳表演,我要颁给狗狗。
《忠犬八公》里的狗狗真的是萌化了,喜欢狗狗的人,千万别错过。看电影幕后,狗狗经常在片场给到惊喜的表演,基本上是演员们配合着狗狗即兴发挥。中华田园犬本身就是特别认主人的狗,有真实的情感,才有了电影里动人的互动。
电影里除了一只狗的忠诚与陪伴带来的感动,我喜欢人与人、以及生活的那种深度链接,非常动人。这种链接与投入,是这些年久违的温度。愈发自我封闭、隔离、精神萎靡干燥的都市人,太需要这份对生活的融入感与信任感了。
爱是陪伴,是给予,是无数生活细节的集合。
而忠诚与爱,不是天赋异禀,是相互给予的技能。十年等待,人间稀有,不是人不如狗,而是人们很难“相信”。
《忠犬八公》是一个非常温暖治愈的故事,特别适合这个春天,与家人爱人一起观看。
3月31日,当你走出影院,心里的褶皱好像都被光影里细碎的生活抚平。
愿那一刻,你也能重新相信点什么,或者等待,或者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