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门口”做起 浦东打造城市治理现代化模版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号】:
(经济观察)从“家门口”做起 浦东打造城市治理现代化模版
中新社上海8月10日电 (李秋莹)“住在这个小区,感觉自己越来越幸福,早几年还想着要搬走,现在舍不得了……”今年70多岁的马国宏是浦东新区浦兴路街道长岛路居民区的居民,他如今最爱去的地方,就是小区里的“家门口”服务站。在这里,他可以读书看报、参加各类娱乐活动;还可以测量血压、血糖,咨询健康问题;如果有什么需要办理的业务,比如更换《门急诊就医记录册》、办理老年卡,他也能在“家门口”就近办理。
马国宏所享受的“家门口”服务,如今是浦东新区560多万居民都能享受到的便利。自2017年5月以来,浦东新区以居村为支点,把全区1308个居村委办公场所改造成“家门口”服务站,为居民就近提供党群、政务、生活、法律、健康、文化、社区管理七大类基本服务。居民在“家门口”就可办理个人社区事务全部事项,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办事不出居村,服务就在身边”。
老马对着这个小区不舍的原因,还有一点是社区治理中的参与感。虽然已年过古稀,但是作为长岛路居民区“保岛”小队的一员,他每周都有固定的“工作时间”,监督小区的“无序停车”问题。
让居民参与到社区自治中来,正是长岛路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李秀勤在多年社区工作中摸索出的经验,结合“家门口”服务、住宅小区综合治理、垃圾分类、停车难等重点工作,李秀勤发动居委、物业和业委,召开听证会,与各方群策群力共同梳理、解决问题。她还创新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方法,通过党建引领自治力量得到充分发挥,短短时日,长岛居民区的治理能级得到显著提升。
为确保“家门口”服务品质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浦东新区还积极探索推进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研发“家门口”智能化平台,推动治理场景开发应用,持续为基层减负。2017年起,浦东建设城市运行智能化管理平台,打造浦东“城市大脑”,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处理一袋未按标准投放的生活垃圾要多久?答案是5分钟。
上午10:00:19,浦东新区“城市大脑”通过视频捕捉,发现金杨新村街道金杨一居737弄活动室旁垃圾房有小包垃圾,即时推送给金杨一居,小区接单后迅速安排保洁员清理,于10:05:07处置完毕并线上反馈整改后照片。这是浦东新区“城市大脑”的其中一个典型应用场景,除此之外,老旧小区的物业管理、成千上万街头店铺的市场监管等,都可以由“城市大脑”快速灵活有效地实现。
“2020年,浦东新区在前期探索创新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到经济、社会、城市治理在实践中密不可分,我们通过深化整合应用场景来搭建市场、社会、政府三方共同参与的平台,推进治理流程革命性再造,构建三大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的治理体系。”浦东新区区委办公室副主任肖林介绍。
据介绍,经过一系列的创新,浦东新区各场景风险主动发现数从每月126个上升至472个。风险处置完成周期从3.63天减少到2.33天,平均下降至原来的64%。因为主动发现数增加,2021年上半年,浦东新区城管共收到跨门经营和乱设摊等市容类信访投诉3675件,比2019年下降33.58%。
正是通过这样的创新实践,浦东新区在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中,为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不断探索浦东路径、谋求浦东突破,在过程中不断深化细化、提质增能,以精细服务“绣”出百姓的美好生活。(完)
上一篇:临港新片区勇担使命引领高水平开放